Page 2 - 环境教育2017年第4期
P. 2
卷首 Editorial
宣教工作要创新形式
文 / 周仕凭
当前,我国环境治理已经进入攻坚阶段,但问题依然错综复杂,正因如此,环保宣教
工作也常被一些低调行事的领导干部放在可有可无的位置。
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新闻中心记者会上,环境保护部部长陈吉宁说:“我们今
年在部署 2017 年环保工作的时候,专门把环保的宣传教育作为我们环保工作的核心工作。”
“核心工作”如何抓,不仅关系到环境宣教的质量,更关系到公众对环境保护的认识。要
做好“核心工作”,必须创新形式。
环境宣教工作要主动作为。环境保护不只是一个部门的事情,除了环保部门之外,要
与地方政府和其他部门打好宣教“组合拳”。面对错综复杂的舆情与环保形势,宣教工作
要有紧迫意识和积极主动的态度。要掌握方针政策,辨清舆论方向,深刻分析当前、当地
环境形势。敢于发声,主动发声。要紧盯群众关切,及时回应公众疑问,不敷衍了事。
环境宣教工作要创新形式。长期以来,很多基层环保部门在开展环境宣教工作中善
唱“四季歌”(在环境节日集中宣传),善用“老三样”( 拉横幅、摆展板、发传单 ),虽
然效果不错,但容易流于形式,激发不起公众的参与热情。在新的形势下,应开展“互联
网 +”模式,充分利用视频、音频、图片、漫画等形式,为环境宣教工作开辟新的阵地,给
环境宣教赋予新的内涵。
环境宣教工作要有所侧重。我国幅员辽阔,各地面临的环境形势也不尽相同,环境宣
教既要抓重点、热点、难点,做到有的放矢,也要结合地方实际,制定适合本地区的宣教“路
线图”,还要精准发力,避免“大水漫灌”。比如新政策、新法规的宣传应重点针对地方
政府领导、相关部门和企业,环保知识的宣传可重点针对学校、社区等。这样做既能提升
宣传效果,又能节约成本。
环境宣教工作要增强互动。在运用好广播、电视、报刊等传统媒体的同时,还要充分
利用微博、微信等宣教形式,与公众互动,激发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积极性。要减少说教,
加强多方互动,形成微矩阵,不唱独角戏。还可以打“预防针”,开展宣教“定制”服务,
针对公众关注的新项目开展有针对性的科普宣传,为公众释疑解惑,化解公众的心结。
环境宣教工作要善于讲故事。讲一小时大道理,不如讲三分钟小故事。大而化之的理
论很多人都知道,但就是不能做到。而讲故事可以增加理论的趣味性和深刻性,寓教于乐,
让受教育者容易接受、记住,从而消化吸收,付诸行动。环境宣教工作者要多挖掘地方政府、
企业、学校、普通民众在环境保护中所发生的真实故事,认真梳理。通过讲故事的形式让
公众知道,保护环境需要大家共同努力,环境改善需要大家共同参与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