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age 2 - 环境教育2016年第10期
P. 2
环境教育
2016.10 Vol.192
.
[Editorial 刊首]
融合、浸润和渗透
国庆期间,重霾再次来袭,社会生活又笼罩在环境危机中。 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,从源头、过程到结
此时是最好的环境教育契机,污染的“狼”真的来了,事实 果做到环境保护不缺位,并统筹运用结构优化、污染治理、
令公众明白环境保护的必要性,这比磨破了嘴都管用。 总量减排、达标排放、生态保护等改善环境质量的多种手段,
环境保护就是在事发时高度重视,事后又依然故我,再发 形成工作合力和联动效应,保护环境无死角。
生再重视的循环往复中不断螺旋上升式建立加强起来,如今 新政策、新法规的贯彻靠的是宣传,广而告之;靠的是解读,
社会对环境保护的必要性认识毫无质疑。但就现状看,环境 掰开揉碎地讲意义、作用和目的。而理念的推广、思维方式
保护在社会生活中的融合度并不十分理想,主要受制于现实 的传授靠的是教育,需要漫长的引导、渗透和浸润。只有环
生活中功利主义的泛滥。在理性上,由于人类认知的有限性, 境保护理念渗透到社会生活中,环境保护新政新规才能快速
无法对客观世界完整、准确、良好地判断,我们的行为往往 贯彻、才能执行到位,环境保护的效力才能很好地发挥出来。
表现出短视,在科学技术的发展刺激下,导致对自然资源索 因此环境教育融入社会生活,渗透传统教育,植入公众的
取愈发狂热,造成自然破坏,资源短缺。在人性上,由于人 思想中,是环境保护事业开展的基础。如何融合、渗透和浸
对利益追求的无限性,即便了解当前的环境问题,但依然会 润?环境教育在对环境保护意识、理解、技能和价值观与态
从自身利益出发,把节约资源、环境保护看成与己无关,甚 度的培养中,首先是唤起民众对环境问题的认识,以及对人
至会明知故犯。 类活动与环境相互作用复杂性的理解,使社会树立起环境道
这也是环境教育长期面对的尴尬现实。尽管环境保护需要、 德观念和环境责任感,进而形成正确的积极的环境价值观和
科学发展观要求、我国现实国情推动、环境保护法治建设明确, 态度,这是环境教育成败的关键所在。在《我们共同的未来》
但是环境教育远没有完全深入到社会各个角落,如今仍存在 报告中指出“环境教育应提供综合知识,包含和穿插社会科学、
着巨大空间。因为现实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有比环境教育更 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,这样才能对自然资源和人类资源之间、
重要的事情需要去做:比如升学、比如个人奋斗、比如专业 发展和环境之间提供敏锐的洞察。”所以环境教育着重传授
上升、比如事业进步、比如生存打拼……环境教育并非主流 的是一种自然和生态平衡的价值观,是一种哲学的体现。
教育,在功利的博弈中往往退居二线或者干脆被省略也在“情 改变人的思维模式、调整人的价值取向是漫长的过程,不
理之中”。 可能在短时间内迫使每个公民自觉自愿服从生态文明与经济
然而当前最大的现实是,由于长期以来经济发展重心的倾 发展同步建设的模式。我们要借助正确的教育手段和方法,
斜,生态环境短板凸显,新账老账压力叠加,环境风险频发 对公民进行逐步的思想、文化渗透,让生态文明在不知不觉
高发,被有意无意忽略的生态环境问题上升为影响社会安定 中深入人心,使公民逐步适应已经开始的绿色化发展模式,
和谐、健康发展的首要问题,环境保护必须迎接这一复杂而 并能成长为绿色发展的执行者和维护者。
艰巨的挑战,确保我国社会发展的长治久安。宏观上自从中 可见环境教育不能作为独立的门类指望非常态的运动、社
央将生态文明作为我国未来发展的战略,要求贯穿经济建设全 会活动、专题论坛,或靠课程讲座深入人心,而是应该融入
过程之后,中央又明确提出绿色化推进的具体实施方式;最 火热的社会生活中,成为我们生活中的底色,让我们在阅读时、
近出台的《关于设立统一规范的国家生态文明实验区的意见》, 观影中、行走的路上,甚至吃饭消费的过程中都听到环境教
以及明年将出台的环境税等,都指向环境保护参与综合决策, 育的声音,看到环境教育的影子,感受到环境教育的灵魂,
进入社会主流,贯穿发展始终。“以改善环境质量为核心” 在不知不觉中实现环境教育的全覆盖。
的环境保护工作,就是打破过去环境保护单打独斗的局面, 《环境教育》编辑部 2016.10
欢迎回应:hjjy65@163.com
www.hjjyzz.com 1